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如何影響到我的思考?|Amber.L


 

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曾說過一句話:
 
To have a second language is to have a second soul.
意思是「如果你會第二種語言,你就擁有第二個靈魂」。這讓我不經去思考「學習語言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思想,或是我們的觀念」。


我第一次察覺到每個語言用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樣是我在學習日文的時候。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木耳」這個詞在日文唸作「キクラゲ」,意思是指「長在樹上的水母」。以中文使用者的角度來說,我們覺得木耳長在樹上就像是樹的耳朵,但對日語母語者來說,木耳更像是長在樹上的水母。去查這個字的來源,字典上會跟你說是因為吃起來像水母,所以取名叫做「長在樹上的水母」。仔細想想這可能都跟他們生活的環境有關聯。日本四處環海,自古以來日本就有著豐饒的海產資源,所以比起從耳朵形狀去形容這個物種,用它門熟悉的味道去形容對他們來說更貼切。


除了單字命名的方式不一樣以外,每個語言思考方式的不同也反映在文法結構上。
 
以前念研究所讀過一篇研究,他們把一個扭不開瓶蓋的畫面給日語母語者跟中文母語者看,並讓他們去描述這個場景,結果有趣的是,中文母語者喜歡把這個畫面描述成「我打不開瓶子」的「瓶を開けれない」,而日語母語者更偏向把這個場景描述成「瓶が開かない」的「瓶子打不開」。也就是說,對於同樣的場景,中文母語者著重的點是看到個人的能力導致無法打開瓶蓋,而日語母語者更著重在瓶蓋本身上,他們看到的就是瓶子打不開的畫面。


語言的不同不光只是代表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它更像是文化跟歷史的切片,反映出每個語言的背景。
 
我記得剛學會說日語時,我真的很興奮很開心,它讓我知道很多我不曉得的日本。以前我對日本的印象就停在他們很有禮貌,愛吃生魚片,不太講真話,就是那種很典型的日本人的看法。現在想想真的是滿好笑的,那時候什麼都不懂。但是當我開始學日文之後,懂得去從語言看到他們的文化跟歷史,我能了解他們講話都不說真話是因為他們在乎和樂圓融的氣氛,他們不太願意去傷和氣。同時,也讓我學到日本是一個把感謝的心掛在嘴邊的民族。

像是他們在吃飯前會講「いただきます」是因為他們認為每個食物都是剝奪其他生命得來的,所以講「いただきます」是在感謝動植物提供的生命,同時也是感謝做料理的人犧牲他們的時間給我們提供這麼美物的食物;再舉一個例子,假如今天我們在公司被上司說要你負責一項新的專案,我們會很高興的說「我要負責一個新專案了(担当した)」,但是在日本,他們會更傾向說出「上司讓我負責一個新的專案(担当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延伸閱讀:
日文閱讀技巧,教你分析日文文章構造
財布が落ちたVS財布が落ちている。什麼時候用「〜た」什麼時候用「〜ている」?


 
去思考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你就會發現在日語母語者眼裡,他們認為能夠負責一個新的案子,或是有一個新的工作機會都是對方給你機會,所以在講出我負責一個新工作的同時也不忘了去感恩對方給你機會。學日文之後,我經歷過上述太多的例子,這讓我去警惕自己也要時常抱著感恩的心去對待人事物。


有了這次的經驗,我了解到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跟不同的看法,這讓我更會去重審自己的思考方式。我會去自問自己「為什麼會這麼想?」「為什麼我不會這麼想?」又或者是「如果是對方的文化的話會怎麼想?」。


我覺得很可惜的是我們的國中高中教育帶給了很多人不好的語言學習體驗。學習語言變成應付考試的工具,澆熄了我們對語言學習的熱情。語言學習應該是一件很興奮又快樂的事,它能幫助你打開視野,讓你見到你以往沒辦法接觸到的人事物,進而改變你的人生。
 
如果我沒有學習日文的話,我不會知道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在盛開的櫻花樹下喝酒;我也不會知道小說中寫的精進料理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味道;如果我沒有學習日文的話,我可能也無法體會「流鏑馬(やぶさめ)」這項流傳上千年的傳統技能所帶給我的震撼;我更不會了解到為什麼日本還會留下這麼多傳統技能,以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延伸閱讀:
如何堅持學好一門語言?4個堅持學好語言的技巧!


雖然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他會帶給你很多挫折,但是相信我,沒有什麼事情是比學習語言還要值得。學習一門語言絕對是一門很棒的投資。祝福大家都能學習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