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剛來日本最讓我感受到文化衝擊之一的是他們的公車文化。因為在日本搭公車,跟在台灣搭公車實在差很多,讓我剛來日本的時候有點不習慣,也鬧出不少笑話。這邊就讓我來一一剖析日本的公車文化吧…
{文章目錄}
沒人也會停靠的公車|
在台灣搭公車的時候,只要在站牌沒有人招手,公車司機理所當然的不會停靠那一站。但是在日本,只要站在公車牌下,不管你有沒有招手,那一站有沒有人站在那裡,日本的公車司機一定會停靠。
剛來日本的時候,我並不曉得這件事,還是像在台灣搭公車一樣習慣性的會舉起手來,就怕公車跑掉了,直到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日本的公車即使經過沒有人的站牌也會「示意性」的停靠公車站之後,想起以前搭公車招手的自己有點丟臉。不過,即使在日本住了3年,到現在我還是對於日本公車在無人的站牌也會停站這點感到不可思議。
據我的觀察,這也許是為了要讓每班車都在每個站都能準時發車或到站,所以才有就算沒有人在公車站的時候,公車也會停靠的現象。
注意從哪裡上車|
台灣的公車近幾年來都會在前後門設置刷票機,讓不管從哪一個門上車或是下車的人都能使用。但是,在日本搭公車,基本上每台公車都有規定要從哪個門上車,哪個門下車。我想這可能跟日本窄小的車廂設計有關,有搭過日本公車的朋友就知道日本公車不像台灣的公車出入口都設得很大,車廂內的空間也沒那麼多,也許是考慮到動線問題,才會這麼嚴格的規定要從哪裡上車,哪裡下車吧。
記得我當初剛來日本的時候,由於搞錯地方上車而被司機說教。至於要怎麼分辨這個車是從哪個門口上車的,只要看公車的車門旁邊貼的「入口」、「出口」貼紙就可以了。這邊用的日文漢字,跟中文是一模一樣的,所以非常慶幸華人至少看得懂漢字,才知道要走哪裡是對的。有來日本搭公車的朋友,記得上車前注意一下公車門旁邊寫得是什麼,才不會造成其他乘客的困擾。


是「先払い」還是「後払い」?|
在日本搭公車到底是要先付款上車,還是先上車後付款呢?關於這個問題,每班公車都不一樣,必須要進到公車裡看司機位置上方的招牌上寫的是「先払い」(さきばらい/先付款)還是「後払い」(あとばらい/後付款)才知道。如果是「先払い」,就代表要先付款。反之,如果是「後払い」,就是下車付款。
要如何知道是先付款還是後付款?這要上車後自己觀察,或是有時候好心一點的司機會用手勢跟你說要不要先付款。
你有拿「整理券」嗎?|
日本公車的付款方式除了跟台灣一樣的用現金&IC卡付錢,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是,有些公車會需要在上車的旁邊的小盒子抽一張「整理券」(せいりけん)。
「整理券」上面會有寫有「1、2、3、4…」等數字,依據你上車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數字,用來記錄你是在哪一段車程上車的,要付多少車資就是靠這張整理券來判斷的。至於要怎麼看要付多少車資呢?可以注意公車最前上方會有一塊電子板,上面有跟整理券對應的數字,數字下方則是顯示你的數字要付的車資。
另外,要付款的時候直接把整理券以及零錢「一起」投入箱子裡即可。
日本的公車是可以找零&換錢的|
在台灣搭公車覺得最不方便的就是沒辦法換錢這件事。所以,在還沒有悠遊卡的時候,要是剛好沒有零錢,就會有多付錢的悲劇。但是,這個情況在日本是沒有的!因為日本的公車是可以找零也可以換錢的。
換錢的地方跟付錢的地方是一樣的,都是在公車司機旁邊。換錢方式就是直接把硬幣或是紙鈔放入機器裡,機器就會掉出換好的零錢在下面的小零錢盒裡。你只需要從盒子裡拿出需要投入的車資就可以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公車的機器是只能換錢,換好的錢需要自己再拿出車資付款,而有些機器則是你直接投入鈔票,機器會自動幫你把車資服好後直接找剩下的錢給你。

車子行走時不要走動|
台灣的公車上好像都貼有「行車時不要隨意走動」的標誌。雖然有貼,但是這張標誌在台灣就像一個裝飾車廂的貼紙一樣,起不了任何約束效果。何止起不了效果,快要到站下車時如果沒有「先走去付款」,有時候還會被司機白眼,有些司機甚至直接挑明了說:「要下車的乘客先來付錢」。
但是,在日本,只要車子有在動,想要走到前面先付款都會被司機注意「請坐好不要亂走動」。剛來日本的時候,還留有在台北搭公車的習慣,快要到站時總會很緊張得想要先去付款,深怕自己會因為沒有提早付款而耽誤其他乘客的時間,沒想到我才剛一起來要往前走,馬上就被司機說「請您坐好,等車停妥時再付款就好了」。

日本公車文化真的很特別,有來日本的朋友一定要體驗一下。為了不懂日文的朋友我在下面整理了幾個搭公車會看到的日文單字,希望能幫助到在日本旅遊的朋友。
・運賃(うんちん):車資
・整理券(せいりけん):紀錄從哪裡上車的小票
・先払い(さきばらい):先付款
・後払い(あとばらい):後付款
・両替(りょうがえ):換錢
・〜行き(〜ゆき):往~方向
・止まります(とまります):停車
・降ります(おります):下車